基础医学院港澳台侨学生领袖培养工作方案(PAR计划)

发布时间:2018-06-07 来源:太阳成集团tyc539官网公司办公室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全国和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侨办所属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办党组关于加强港澳台侨学生培养工作的要求,结合公司港澳台侨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港澳台侨医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促进港澳台侨学生群体培养质量的提升,基础医学院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

基础医学院有本科生868人,包括港澳台侨学生331人,占38%。其中香港生98人,澳门生165人,台湾生51人,华侨生17人。另港澳台侨研究生13人,其中博士生4人。

二、学院工作团队

组 长:王华东 陈剑

副组长:孟宪军 昌伟 李晶

行政成员:白剑 潘三强 周阳海 罗超华 肖冬梅 李杲 苏思思

导师成员:李雅兰团队 杨方团队 黄果花团队 杨雪松、王广团队 陈国兵团队 许戈阳团队 林熙、张海鹏团队 吴秀丽团队

三、培养目标

“PAR”计划(情怀:Passion,能力:ability,担当:responsibility,简称“PAR”),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多面能力、文化认同、使命担当的港澳台侨学生领袖为目标,旨在通过双创训练、职业能力培训、领导力提升、文化考察、医学科普与医疗救助、经典诵读等形式,帮助港澳台侨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其临床思维、医患沟通、团队合作等职业胜任力,具备较强的领导力,爱阅读、爱运动、爱思考、乐于奉献,对国家、民族、文化、母校高度认同,勇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四、选拔与培养路径

(一)选拔方式

以个人申请或教师推荐的方式选拔首期学员30名,包含20名港澳台侨学生与10名优秀的内招学生生,每年选拔一次。

(二)详细名单

1. 香港学生(6名):郑颖琳(2014级)、曾杞泽(2014级)、陈芷晞(2016级)、吕子超(2016级)、黄广城(2016级)、卢安琪(2017级)

2. 澳门学生(10名):李志升(2014级)、何秀媛(2014级)、陈聪(2014级)、李淑仪(2014级)、林雅诗(2014级)、莫耀文(2015级)、黄晓(2015级)、林雄(2016级)、吴嘉诚(2017级)、柯健瑜(2017级)

3. 台湾学生(4名):官文炜(2014级)、谢宜榕(2015级)、 陈嘉仪(2015级)、林嘉洋(2017级)   

4、内招学生(10名):余君伟(2015级)、李铭德(2015级)、胡雨璇(2016级)、鹿丁元(2016级)、石一航(2016级)、何心怡(2016级)、彭怡然(2016级)、杜锦霞(2017级)、程瑜(2017级)、何贞怡(2017级)

(三)培养路径

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融合,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第二课堂活动尽量实行学分制,统一纳入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学生需求和胜任力培养为导向,把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专业培养主动与职业医团队格相衔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致学。

五、主要举措

项目一:实行导师制

项目思路:按研究生的培养规格,为每位学生在基础学习、临床学习实习阶段相应配备导师,并与内招学生结对帮扶,打造“1+1+1”的协同培养模式。

主要内容:建立健全校内校外导师库,聘请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担任导师。院内导师工作量纳入学院年度绩效考核,院外导师按实际工作量支付酬金。规范导师职责,既导学,又导心,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专业与文化素养。

项目二:“1+4”双创培育

项目思路:充分利用临床医学专业长学制的优势,实行“1+4”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院建立公共双创平台,开设双创课程,实行学分制。

主要内容:“1”是指第一年选拔优秀学生在学院公共双创平台基础训练,必修《医学创新思维与实验训练》,1个学分,采用专题讲座为主。“4”是指经公共平台学习训练考核通过后,修读《医学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开放实验室)》,2个学分,双向选择进入各导师科研团队,进行科研训练,最长4年。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可以算创新学分,各导师团队根据教务处要求负责考核认定,最多6个学分。

项目三:临床职业能力训练

项目思路:临床技能、临床思维、医患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是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四大必备能力。

主要内容:修读《临床医学职业能力与素养》课程,2个学分,均分在4—6个学期。主要通过开展临床技能大赛、临床名医讲座、香港医师与美国医师考牌专题讲座、考研专题讲座等来提升学生的临床职业能力。

项目四:医学生领导力论坛

项目思路:重点培养医学生的规划力、执行力、总结力与感染力。

主要内容:全程指导五个小组分别组织专项活动,请进来,走出去,采用学员喜闻乐见的形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员在活动实践中提升成长。

项目五:医学科普与医疗救助行

项目思路:分别面向粤东粤北山区中小学生和澳门长者群体开展医学科普、医疗救助与健康关怀,深入山区,走进基层,增长见识,充分利用专业所长,关心弱势群体,学以致用,培育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所有学员每年必须完成20个志愿服务时数。

主要内容:医学科普内容主要包括临床急救、心理团辅、公共卫生与保健等。赴澳门医疗救助与健康关怀主要是每周末派2名澳门学生回到澳门,参加澳门医学同学会义工服务队的活动。

项目六:移动课堂——文化自信之旅

项目思路:走出校门,实地学习考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切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认同感和时代使命感,增强文化自信。

主要内容:

市内路线:黄埔军校-三大会址-农民运动讲习所

省内路线(惠州):邓演达纪念园、仲元亭、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叶挺将军纪念园、廖仲恺纪念碑、惠东高潭苏维埃政府旧址、中洞革命遗址、罗浮山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项目七:新时代青年说

项目思路:围绕新时代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结合自身实际,把自已的思考、困惑、心路历程或答案大声地说出来,共同碰撞交流,一起结伴成长。

主要内容:开展以“新时代我的成长”为主题的演说会,一方面深入交流思想,另一方面也可提高演讲水平。

项目八:悦读汇

项目思路:阅读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更是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阅读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可持续的学习能力,让我们掌握这种能力并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

主要内容:根据老师推荐的书目,每三名同学负责一本深读,每月进行一次读书交流分享,以此相互督促,相互启发,逐步养成阅读习惯,并伴随一生。

项目九:每月谈心会

项目思路:沟通的前提是信任,同样,有了信任才会有更深入地沟通。每月谈心会将会为每位同学建立成长档案,一方面,将日常师生谈心制度化,定期开展;另一方面也全程记录参加PAR计划的点滴、思考与收获,增进师生间的信任与沟通。

主要内容:每期活动,学生先进行自评,同学间互评,老师再点评,全部记录在册,最后形成一份全面的学生成长记忆。

项目十:港澳台侨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项目思路:通过全面深入了解港澳台侨临床医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就业质量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一方面形成倒逼机制,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修正完善港澳台侨在校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提高其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员工库,充分发挥员工力量,关心支持在校生的培养。

主要内容:以问卷或实地走访等形式开展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