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系目前有7个教研室:流行病学教研室、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医学统计学教研室、医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教研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卫生毒理学教研室、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1982年由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王声湧教授等牵头在医学院组建了流行病学教研室,1998年获批广东省首个“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为加强医学学科的建设,2016年设立公共卫生专业硕士(MPH)学位授权点,2021年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获教育部批准,并于2022年正式招生。
为适应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要求,2017年以来学校引进了17名预防医学学科优秀人才:包括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梁晓峰教授、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原经理马文军教授及广东省教学名师郜艳晖教授等。目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系拥有专任教授、实验师等3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12人,博导6人,硕导1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广东省教学名师1名。
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系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学科。王声湧教授是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控制分会的创会会长,带领团队在道路交通伤害、安全社区和伤害应急救援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伤害预防控制领域厚积薄发,研究成果在《柳叶刀》发表。梁晓峰教授长期从事计划免疫研究,在免疫预防方面造诣深厚,创建了太阳城集团疾病预防控制研究院和太阳城集团康泰疫苗产业研究院,带领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柳叶刀》等发表大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夏苏建研究员长期深耕医保政策改革和发展领域,为各地政府提供医保政策咨询和实证研究,在相关领域有较高的声誉。马文军教授团队在环境健康领域围绕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与健康、环境与传染病传播领域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相关领域有较深的造诣,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医学》和《自然气候变化》等权威期刊。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系与国内外大学和相关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目前已经与美国哈佛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国家气候中心、广东省气候中心、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科研课题申报、教师培训、学生交流访问、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等方面深入合作。
近五年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系教师共承担各级科研课题70项,总经费3177万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相关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省部、市厅局级项目23项,横向项目31项。围绕公共卫生多源大数据挖掘与应用、传染病防控与免疫预防、环境变化健康风险评估及疾病负担评估和健康促进四个研究方向,产出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发表SCI论文一百多篇,其中影响因子10分以上文章24篇。17人次在国家、省部级一、二级学会担任副会长及专业期刊担任副主编职务。其中梁晓峰教授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马文军教授是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控制分会副会长。广东省预防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
目前在读本科生23人,研究生274人。学位点十分重视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目前已与省、市疾控、省妇幼、深圳健促所、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市职业病防治院、6家市级疾控(中山市、清远市、佛山市、东莞市、珠海市和汕尾市CDC)、5家区级CDC(海珠区、天河区、越秀区、黄埔区和番禺区CDC)、天河区慢病中心和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共21家机构签订联合培养基地协议。为建设高水平的公共卫生学院,适应国家对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与基地协作,“着力培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述文字中的数字统计截至2022年10月24日)
【教研室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