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4 来源:太阳成集团tyc539官网
【历史与现状】流行病学教研室成立于1982年,由王敏霓和王声湧两位老师组建,1998年获流行病学与统计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教研室70%以上的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
目前教研室成员包括梁晓峰教授、荆春霞教授、董晓梅副教授、郝光副教授、卢大林副教授、池桂波老师。历任教研室主任分别是:王声湧教授(1982-2002年)、陈青山教授(2003-2017年)、董晓梅副教授(2018-2020年)。现任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为卢大林副教授(2021-至今)。
【教学工作】流行病学教研室承担医学院和国际学院临床医学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到2021年共开设本科课程5门、硕士研究生课程4门、博士课程1门。课程主要包括《高级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医学应用统计分析》《社会医学实践》《艾滋病防治教育》《循证医学》等中文课程以及《Epidemiology》全英文课程。其中《流行病学》和《社会医学实践》两门课程经学生评价,位列2021年全院课程排名前列(分别为第2,4名)。主编《伤害预防与控制》《伤害流行病学》《暴力流行病学》《医学应用统计分析》《Excel统计分析》《大学生健康教育》等多本教材,参编《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肿瘤长期生存的精准评估与预测:周期法理论及实践》等。
【科学研究】流行病学教研室教师已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并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Lancet, 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Hypertension,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American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Human Vaccines & Immunotherapeutics, Environmental science Europe, Frontiers in genetics, 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 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等国际著名期刊杂志发表多篇论文。教研室教师先后获得 “中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中国流行病学杰出贡献奖”、“中国流行病学终身荣誉奖”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奖项。目前教研室主要有以下5个研究方向:
1、疫苗产业研究。从疫苗研发、人群大健康方面打造特色疾病预防控制研究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发展特色专业学科,追求高层次人才培养,以研究促教学,注重产学研密切结合。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整合校内外资源,推动医学与计算机、医学与大数据的深度合作。努力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太阳城集团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先进疫苗研制的重要力量,成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政策的智库。
2、伤害流行病学。本科室从1987年以来,一直以伤害流行病学为重要研究方向,提出伤害是可以预防控制的依据,在多次呼吁建议下,促成了政府将伤害纳入到我国疾控系统的具体工作范畴中。 “青少年伤害发生现况、危险因素与干预效果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连续主持召开多届 “全国伤害预防与控制学术会议”,合作举办多期以“伤害研究内容和方法”为主题的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班,促进了全国伤害研究的蓬勃开展。2008年《柳叶刀》杂志发表王声湧教授的论著Injury-related fatalities in China: an under-recognized public-health problem; 汶川地震以后,研究团队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为契机,以灾难的紧急医学救援为核心,不断充实和扩展伤害预防与控制的内涵和外延,积极促进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相互融合,实现以大卫生观念统筹灾难紧急医学救援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宗旨。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子项目《意外伤害致残预防》和卫生部行业重点科研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救援现场关键技术、流程规范应用性研究――灾害现场公众自救互救技术规范及培训方案标准化研究。
3、慢病人群干预对策与机制。本科室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的社区防控与机制探索。例如在社区开展了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模式研究,依托微信和互联网平台的支撑,积极探索社区慢病患者的干预新思路。为了更清晰理解疾病间相互作用关系,课题组利用历史队列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4、慢性病与肿瘤分子流行病学。本科室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采用病例对照及队列研究等流行病学手段,探索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等慢性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如膳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并采用实验室手段探索关联的潜在机制。
5、真实世界研究与临床药物流行病学。本科室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在真实世界环境下收集与患者有关的数据(Real World Study,RWS)通过数据管理和分析,探索影响患者预后的各类因素,获得医疗产品的使用价值及潜在获益或风险的临床证据,主要研究类型是观察性研究或者临床试验。
【人才培养】流行病学教研室参与培养本科生数千名,已培养毕业研究生百余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为大湾区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
【社会服务】流行病学教研室重理论源头创新,科技服务民生。重点围绕疫苗产业研究、传染病防控、大数据应用、慢病健康促进、真实世界研究与药物流行病学等方面,逐步累积科研成果,先后申报省、市级等科技成果奖。同时,注重科技转化与应用,其中王声湧教授的社区网格化疫情防控措施、梁晓峰教授连线对话世界公共卫生联盟“一带一路”国家预防接种策略研讨会,并担任太阳城集团康泰生物疫苗产业研究院经理,加快推动及促进疫苗产业化、数字化发展;此外,学科成员积极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助力健康中国未来。
2020-2021 年新冠疫情期间,流行病学教研室公卫师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学位点知名专家王声湧教授新冠疫情初期向政府提出网格化管理和群防群治等宝贵建议;董晓梅老师团队对广州市番禺区某中学多次聚集性校园结核疫情进行科学调查,找出存在的防控漏洞并提出干预对策;卢大林老师团队带领学生开展“全民战胜新冠疫情的信心调查”,为增加战胜新冠疫情信心,提供了科学依据。教研室教师积极应用专业优势服务社会,通过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